【前言】
党建与公益法律服务的融合,既是律师行业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破解服务碎片化、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委员会作为红墙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引领者、组织者,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律师行业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公益实践,确保公益服务始终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一、党建引领,筑牢公益法律服务之基
(一)政治引领聚合力,思想共识促发展
公益委班子成员中,中共党员占比超七成,这一红色基因决定了公益委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益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党建引领公益,公益彰显党建”主线,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送法进社区”“法律援助惠民生”等具体行动,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益法律服务”纳入委员会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党建+公益”双目标,引导律师将政治责任融入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实务中,形成“党建带公益、公益促党建”的良性循环。2023年,西城区律师行业党委组织成立“红律助”公益法律服务团,公益委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将全体委员纳入公益法律服务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红色领航、公益先行”的深刻内涵。
(二)组织保障强根基,制度建设促规范
公益委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公益服务全过程,通过班子成员带头行动、律师事务所积极跟进、党员律师贯彻落实三级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任务与公益项目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形成了“党建引领、业务支撑、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
(三)先锋模范树榜样,公益服务显担当
党员律师是公益法律服务的中坚力量。公益委党员律师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为目标,积极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法律知识宣讲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律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其中孙焕文律师定期在社区、写字楼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赵常民律师常年深入社区、街道,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在2024年度,公益委主任任鸿雁律师参加司法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赴新疆伊犁,秘书长王宇珂律师参加“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赴新疆和田,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法律服务,为西部地区群众送去法治的温暖与关怀,起到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业务融合,创新公益法律服务模式
(一)项目化运作,提升服务精准度
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大手拉小手”捐资助学公益项目自2014年开展以来从未间断,至今,在内蒙古、云南等地累计资助困难学子2000余人次。
仅2024年度,“大手拉小手”项目累计筹集助学款41.8万元,用于资助内蒙喀喇沁旗、云南红河自治州河口县256名困难学生。其中,内蒙地区162人,其中小学2人,初中59人,高中101人,助学款共计26.3万元;云南地区94人,其中初中35人,高中59人,助学款共计15.5万元。一路走来,我们欣喜地见证了“大手拉小手”资助的学子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有许多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重点本科大学,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新篇章。
(二)专业化赋能,打造服务新品牌
公益委组建由党员律师领衔的“公益法律服务团”,开展“普法进基层”活动,覆盖社区、学校、企业、军队等。创新推出线上直播普法,通过“线上咨询+线上答疑”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展现了律师行业的良好形象,更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协同化联动,构建服务共同体
为了更广泛、更全面、多层次履行好公益普法义务,担当法治西城建设重任,公益委联合街道、社区、学校、工会等多方力量,为老百姓讲解法律知识,特别是近年来针对新业态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举办多场有针对性的趣味普法活动,争取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让法治成果人人共享。此外,公益委通过组织律师参与立法建议、社会治理等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成效与启示
(一)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多年来,公益委中涌现出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北京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西城区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红律助”公益法律服务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公益服务案例多次被北京市律师协会报道。通过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公益委切实做到了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将法治理念传递到百姓心里边。
(二)行业发展动能增强
在孙焕文副会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公益委完成了西城区律师行业公益法律服务报告。报告不仅全景展示了西城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公益法律服务的风采,更充分体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丰硕成果。报告的发布,不仅是对公益委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未来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的鞭策与期待。
(三)核心启示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是公益服务的“红色引擎”,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才能确保公益法律服务的正确方向;业务融合是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只有立足专业、创新模式,才能让公益服务更具生命力。
四、未来展望
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个“深化”为方向:
第一,深化机制建设:推动党建考核与公益服务指标挂钩,完善激励保障体系;
第二,深化领域拓展:聚焦乡村振兴、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
第三,深化品牌塑造:打造全国领先的“党建+公益”示范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经验!
结语
“法者,治之端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公益法律服务委员会以党建为引领,以业务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书写着公益法律服务的“红色篇章”。未来,公益委将继续秉承“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初心与使命,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党建引领,实现律师行业政治使命、专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三维统一,最终推动法治成果全民共享,为法治中国、法治西城建设贡献更多律师力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通过手机分享